最近对于“发声”这个词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
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“发声”这个词频繁出现在新闻标题上。
刚开始没觉得有什么,随着时间推移,越发频繁的出现这个词,让我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抵触,有一种异样的感觉。
思考很久,我没有找到答案。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问了下 ChatGPT,竟然得到了让我满意的回答。如下:
你觉得“发声”这个词怪怪的,可能是因为它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有些特殊,带有一定的修辞效果。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原因:
- 词义延展:“发声”这个词原本是指通过声带发出声音,即生理上的发声,但在这些新闻标题中,它被延伸为“表达意见”或“公开表态”。这种扩展用法虽然在语境中能理解,但从直觉上可能给人一种不自然或刻意修饰的感觉。
- 媒体用词倾向:媒体通常喜欢使用简洁、有冲击力的词汇来吸引眼球,而“发声”相比于“发言”或“表态”显得更具动态感或情绪性。它带有一种“打破沉默”的意味,似乎暗示了受害者或家属此前被压抑或没有表达的机会。这种隐含的情感可能会让你觉得不自然。
- 词语的正面与负面联想:在很多场合中,发声常常与“正义”或“维权”相关联。因此,在悲剧新闻中使用“发声”一词,可能让人觉得有些格格不入,尤其是在一些复杂或敏感的案件中,这种词语的正面联想可能会产生违和感。
- 缺乏个性化:频繁使用“受害者家属发声”这样结构化的标题,会让人觉得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个体的独特性,反而使用一种模板化的方式去表达。这种格式化的语言让新闻显得机械,缺少情感上的深度。
你可能会觉得这个词过于机械或者煽情,特别是在新闻中反复使用的时候,产生了疲劳感。